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闻海虎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尊龙凯时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973项目的持续资助下,与国内外科学家密切合作,在铁基超导体物理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扫描隧道谱技术在高质量铁基超导单晶上面发现一个与超导电性密切相关共有的玻色激发模。该研究成果作为 Article于2013年1月发表在Nature Physics 上。
超导是凝聚态物质中电子系统的奇异量子态,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即迈斯纳效应)。在超导研究中,有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是如何获得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超导态需要电子配对和凝聚才能形成,因此研究如何配对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超导理论,即BCS理论认为,超导是由于两个电子通过交换原子晶格的虚拟振动模(即所谓的声子,也称玻色模)而达到配对,同时这些配对电子在转变温度以下发生凝聚,形成超导现象。
对于一个新超导体,首当其冲的是了解其电子配对的机理。铁基超导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关于电子配对机制有多种不同的物理图像。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闻海虎教授,王震宇博士,杨欢副教授等,仔细测量了铁基超导体的电子隧道谱,揭示了在两种结构完全不同的铁基超导体(Ba0.6K0.4Fe2As2 和Na(Fe1-xCox)As)中,都存在一种电子集体激发模式(玻色模),并发现它们的能量与超导转变温度之间有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W/kBTc»4.3。这个工作明确了超导的磁性配对起源。目前大概有两种物理图像可以解释这个重要的实验现象,一种认为此处观察到的磁激发玻色模可能就是导致电子配对的“媒介”(类比于在常规超导体中的声子),另外一种解释认为是电子通过磁机制配对以后,在隧道谱上面产生的一个后果。无论是那种原因,该实验结果将激励更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促进对铁基高温超导机理理解。